做梦的经验,人所共有的。在未开发的部落社会里,往往把梦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祟。即使在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,仍然有着对梦的诸多迷信。在我国古代文化中,有关梦的故事不一而足。诸如:庄生梦蝶、黄粱一梦、梦笔生花、江郎才尽、南柯一梦等。而西方对梦的观念与自古我国不同。希腊哲人柏拉图曾说“好人做梦,坏人作恶”。而中国的祖先却相信“至人无梦”。意指圣人无妄念,所以不会做梦。
今天心理学上对梦的科学研究发现:无分好人坏人,无分圣贤愚鲁,人人都会做梦,连动物也会做梦。因为,动物睡眠时眼球也会快速跳动。
梦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:梦是睡眠期中,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。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,称为做梦。
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,一般人的第一个梦,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。梦境的持续约5-15分钟,整夜的睡眠时间内,在各个阶段循环出现,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-6个梦;总共大约有1-2小时的睡眠时间。
那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?对这个问题,有三种不同看法:其一是干扰论,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,新做的梦,干扰了前面的梦;虽然在一夜之间梦境连连,早晨起床时,很可能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。这一解释,符合一般人的经验。其二是动机性遗忘论,认为梦境中多属令人不愉快的事,当事人不记忆,以免引起焦虑。这个解释,不符合一般事实。因为,事实上一般人所记忆的梦,并非全属令人不愉快的事。其三是信息处理论,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,在性质上均属短期记忆。短时记忆如不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中去加以贮存,自然很快就忘记。这是一种认知心理学的新的解释法,较为合理。
·上一篇文章:
恶梦能预报疾病
·下一篇文章:
荣格说梦(1)